不管怎么说,我们都无法把这三个字和酷刑联系起来,而它的主要工具纸,不仅薄而且脆,真让人难以相信这会是一种酷刑。
实际上,事情却要残酷得多。
贴加官用的纸是那种韧性特别强、拉力也极大的桑皮纸,贴在皮肤上本来就挺不舒服的。朱元璋为了惩罚罪犯,更是下令把他们的手脚绑住,之后将湿润的桑皮纸贴在犯人的脸上。这种纸一旦贴上去,就会紧紧地粘在脸上。
桑皮纸虽然让人觉得不舒服,但也能忍受得住。没过多久,官员们就开始上场了。一张纸一贴上去,犯人没认错的话,接着就会有第二张湿润的桑皮纸紧跟着贴上。两张纸都紧紧地黏在脸上,让人无法动弹,呼吸变得很困难。这时候,犯人可就受不了啦。
这可还没完呢,接下来还有成堆的纸和不断重复的折腾等着那些犯人。在这种酷刑下,差不多到第五张桑皮纸的时候,人的耐受极限就快到头了,紧接着就可能因为缺氧而撒手人寰。
人死后,桑皮纸里的水分慢慢蒸发,留下的凹凸不平的样子,仿佛就像跳傩戏时戴的“跳加官”面具,所以这种刑罚也叫做贴加官。
在正常情况下,贴加官已经够残酷了,可一旦用上极端手法,那可真是让人痛不欲生。有些在执行刑罚时,会先在犯人的脸上贴上桑皮纸,再喷一口酒在上面,接着朝着那湿润的纸吹气,这样犯人就会感到仿佛被淹没在水里一样。
最后,犯人在执行者的无情折磨下窒息而亡。
除了贴加官,朱元璋还发明了一种极其惩罚性的刑法,就是把犯人的人皮剥下来,之后把剥下的人皮做成袋子,里面填满稻草,再挂在人们常走的地方,吓唬大家。
朱元璋的严刑峻法
朱元璋采取了一些惠民利国的政策,不过他所有的手段其实都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,增强皇权。他不仅清洗了朝中的开国功臣,单单在胡惟庸案中牵涉的人就多达三万。而且,他还制定了《大明律》和《大明律诰》,明确强调法律在治国中的重要性,同时宣扬治理国家得用“重典”。
在他的指示下制定的法律,根本就为了加固自己的统治。说到礼教和风俗的惩罚,跟唐朝比起来,那是轻得多。可一旦牵涉到偷盗、威胁皇权这样的事,那就变了,统统都算重大犯罪,惩罚也更加严厉,比如株连、挑筋、断足等等。
古代酷刑背后的目的
除了朱元璋,整个封建社会中产生的酷刑那可真不少。从商纣王的炮烙之刑,到惩罚女性的“虎豹戏春”,再到后来的凌迟处死,这些对古代人来说,都是难以忍受的刑罚。
这些残酷刑罚背后,反映出封建私有制社会里,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,让君主觉得,臣民的性命不过是他的私有财产罢了。
他们所想要的,就是完全臣服的百姓以巩固自己的统治,所以规劝简直就是没用的惩罚手段,只有严厉的法律和酷刑才能产生震慑的效果。
朱元璋为了整治腐败,搞出了明初的四大案件,死在他手下的可不少。还有,他创立了锦衣卫,专门监督朝臣的行为。可即便锦衣卫手段狠辣、酷刑不断,到他老年的时候,贪污的现象还是没见少。
由此可见,虽然酷刑确实有震慑的作用,但当人们抱着侥幸心理时,这些酷刑不仅会变得无效,反而可能激起他们在绝望中进行反抗。
千古一帝秦始皇,最让人挑剔的就是为了震慑六国,采取了严酷的法律,但结果却因为法规太过苛刻,让百姓心生畏惧,最终爆发了反抗。这种没预料到的反效果,正是封建皇帝们从未把老百姓视作真正的“人”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