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8日电(记者李延兵)开设"青年驿站",为来深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;建立"青春学堂",在移动终端上争夺青年的碎片化时间;志愿服务实现"岗位化",让义工服务更长效精准……深圳市各级团组织在青少年工作方面进行积极探索,不断追求改革创新,推出了一批优秀项目,先试点后推广,以更好地服务和引领青年。
青年驿站"床位将超100个
为帮助来深高校应届毕业生解决求职难、租房难等问题,深圳福田区试点实施了"青年驿站"项目,为到福田区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免费提供最长可达7天住宿和就业指导。
在"青年驿站"里,每个房间都配备了洗手间、空调、床上用品、笔记本电脑、无线WiFi网络、求职辅导书籍、就业政策宣传资料,实现"拎包入住"。同时,求职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入住期间,也会享受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。
下一步,该项目将通过整合酒店闲置床位、号召市民认捐爱心床位、寻找爱心企业冠名床位等途径,不断扩大规模,实现青年驿站免费床位计划。
目前,"青年驿站"项目已列入2014年福田区政府20件民生实事。6月底前,床位将增加至100个以上。
争夺青年的碎片化时间
作为团深圳市委在全市的"社区青年学院"试点单位,2013年12月,深圳南山区"青春学堂"正式开班。该项目从帮助青年增长阅历、扩展视野、延伸交际圈、培养领导力的目标出发,通过线上、线下两个途径,初步实现了有效服务和引领青年。
在线下,"青春学堂"整合南山党员志愿者讲师团的师资力量,根据青年的需要,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专业类课程和通用素质类课程。
在线上,借助微信,打造"指尖上"的"青春学堂",提供阅读、互动、招募、活动、组织等功能,在移动终端上争取青年的碎片化时间。青年朋友可以在"青春学堂"的微信服务号上,进行课程报名、发起主题活动。而发起的主题活动,只要有15个青春学堂的同学"点赞"举手参加,这项活动就会受到相关资源的支持。
让志愿服务更长效精准
针对志愿服务仍存在"内容单一"、"一窝蜂"的特点,深圳盐田区政府搭建了志愿服务岗位化的信息平台,根据需求首批成立了"海洋环保义工岗"、"消费维权义工岗"、"医务义工岗"等8类岗位。通过建立岗位化志愿服务模式,规范岗位申报程序、岗位服务标准和考核评价机制,明确志愿者、志愿服务需求方、志愿者组织三方权益,逐步实现志愿服务规范化。
岗位化工作开展以来,义工志愿者能够自主性、选择性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岗位,服务需求单位获得了固定化、常态化的志愿服务,扭转了以往"活动找不到志愿者、志愿者找不到活动"的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