蝼蛄救命
刘秀的兵马在深县饶阳交界的地方驻扎了几天,还没等歇过劲儿来,王莽的追兵已渡过了无名河,追了过来。刘秀的人马,正惊魂不定,一听说追兵又到,争先逃命。兵不顾将,将不顾兵,乱乱哄哄,蜂拥南逃。
王莽的追兵,赶到刘秀安营扎寨的地方一看,只见一片茫茫田野,不见一个营寨和人影,于是顺着马蹄印多的方向追去。打头的将官,看到路上的马粪,下去一摸,还都热呼呼的,知道刘秀的人马,才过去不久,便马上加鞭追了上去。不大工夫,就望见前面有大队人马,恰好这里边就有刘秀,王莽的官兵发现了他,大声呐喊:“刘秀就在前边,穿黑袍的便是!”
一个五大三粗的战士,跑上前去便想捉活的。他在马上一伸手,便抓住了刘秀的头,刘秀一歪脑袋,脱身走了,只留下一顶帽子在手里。
刘秀这时赶紧脱下黑色战袍,扔了马匹,漫荒踏地,乘乱逃跑了。跑了一段路,前边看见一个农民正在秋耕,他恳求农民救他一救。
这个农民看到后面人喊马嘶,乌烟瘴气的,也不知是怎么回事。又看见刘秀这副可怜样子,心下不忍,于是说:“你躺到墒沟里,我用土把你盖起来,快!快!”
刘秀也顾不得一切,赶紧顺着墒沟躺下,农民赶起牲口,用犁杖新翻起的泥土,严严实实地把他盖好,外边一点都看不出来。过了一会,追兵赶到,拦住耕地的农民问道:“刚才跑过一个穿黑战袍的军人,你看见了没有?”农民随便向前方一指说:“向那边跑了!”追兵们信以为真,向着农民指的方向追去。
等追兵走远,听不到一点动静的时候,土里的刘秀,才觉得有个东西,在他头上乱动。他稍稍抬起头一看,看见一只蝼蛄,正在他鼻子附近打洞。他心里说:“我藏还藏不住,你反来给我刨土万一叫敌兵发现,还有我的命吗?”伸手把蝼蛄捉住,狠狠地把它撕成了两段。
刘秀从土里爬出来,痛痛快快地喘了口大气,突然想到:“啊不对,这只蝼蛄是怕我在土里闷死,给我钻洞透气来了,不该弄死它!”回头看到地边上有一丛枣葛针地界子,他从小枣树上扳下一个枣葛针,把两段蝼蛄插在一起。
时间不大,这只蝼蛄又慢慢活了。刘秀对蝼蛄说:“你救我有功,饥了就吃拣地拱去吧!”
不料刘秀的话,叫蝼蛄给听错了,听成“稀了就吃碱地拱去吧!”所以地里的苗子越稀,蝼蛄便越爱咬;地越碱,蝼蛄越爱拱。传说这便是王莽赶刘秀的时候留下来的。直到今天蝼蛄身上仍然有条硬刺,传说那便是刘秀插在蝼蛄脖子里的枣葛针。
等追兵没了影子,刘秀站起身来,他心想尘土不起,一定是没有人马走动,于是谢过了农民,朝着尘头小的地方走去。
走着走着,忽地从柳林后边,又闪出一队人马,拦住了他的去路。刘秀不觉大吃一惊,心里说这一可真完了!刚要扭头逃跑,只听当头的一员大将上前说道:“冯异前来护驾!”
刘秀一听是自己的人马,脑袋才又长到了脖子上。定了定神向冯异说:“走吧!前边去安营下寨。可惜你护驾来迟了一步!”直到今天,深县的东南部,还有“护驾迟”,“安驾庄”,“前营、后营”,“握幞头”这么几个村庄,传说就是王莽赶刘秀时,冯异护驾来迟和他扎过营寨、刘秀被敌兵抓去帽子(幞头)的地方。王莽的追兵,看到四野茫茫,找不见刘秀营寨的地方,今天还叫“野无寨”村呢!
“蝼蛄脖子里的硬刺,真是刘秀插上去的吗?”张爷爷的话一落地,就有个孩子提出了问题。
张爷爷笑了笑,解释说:“刘秀没有这样的本事。你别忘了,这是传说。人们看到蝼蛄脖子里有个像枣葛针一样的硬刺,便把它编进《王莽赶刘秀》的传说当中去了。”
转自:今日头条
作者:康迈千
原标题:《王莽赶刘秀——蝼蛄救命的传说》
阅读原文